從政策外部驅動到主體內部驅動
在課程改革過程中,通過政策推動是一種高度有效的做法,可以將先進理念、先行經驗快速注入到改革行動當中。但持續的改革推進,最終依賴於主體的自我驅動,即學校按照自己的價值追求,不斷將改革推向縱深。
學校提供教育的同時,我們往往忽視了學校是否具備一所學校所與之相符的資格,學校資格是與之相匹配的師資力量教育資源,如果最基本的達不到,孩子的學習便更難的得到保障,靠線下家長所報的各類補習班來彌補,剝奪了孩子的更多時間,也花去了家長的大量金錢,教育的倆大環境無非是家庭和學習環境即學校,無法保證前者但我們更該加強後者,將師資資源分配到位,同時教育介護也是重要的一點,看似無人問津的問題在得到重視後將防禦掉大量隱患。實現學校的內部驅動,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進行嘗試。一是增強職業教育的開放性,以開放促改革,通過提高職業教育對外部“市場”的開放度,有效促進職業教育內部改革。二是擴大學校辦學的自主性,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,改革的形態會更加複雜、精細,只有擴大辦學自主性,課程改革才會有確定的方向。當前尤其需要充分發揮校長的作用,激發每一位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積極性。
如今是個安穩平和的年代,讀書成為孩子們的宿命是壓力也是一種幸運,學前教育更是提前打開更多孩子的思維,讓他們年紀輕輕看的更遠更高,新老舊輩也沒落下力爭上游,雖然這樣環境競爭壓力大,但是國家人才輩出,生活的根本才能提升。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,需要各方面的力量驅動。外部驅動是為了激發和喚起內部的力量,這種轉化的關鍵是喚起主體意識,即逐步讓學校成為改革的主體、教師成為課程的主體、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。
- ۹۷/۰۶/۲۳